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色谱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013, Vol. 31, No. 1
    Online: 2013-01-28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聚焦
    蛋白质组磷酸化和糖基化分析的新趋势
    叶明亮
    2013, 31 (1):  1-3.  DOI: 10.3724/SP.J.1123.2013.01001
    摘要 ( 999 )   [Full Text(HTML)] () PDF(2032KB) ( 442 )  
    1磷酸肽富集的新材料与新机理 2激酶特异性磷酸肽的选择性富集技术 3糖蛋白质组分析中样品预处理步骤的集成 4糖肽的固相富集与标记
    研究快报
    耐压多样品微量衍生反应装置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极性杂环胺中的应用
    王翊如1, 陈方翔1, 施雅梅2, TAN Connieal1, 陈曦1*
    2013, 31 (1):  4-9.  DOI: 10.3724/SP.J.1123.2012.09011
    摘要 ( 1412 )   [Full Text(HTML)] () PDF(1685KB) ( 218 )  
    设计并制作了耐压多样品微量衍生反应装置。在该装置中采用N-(叔丁基二甲基硅烷基)-N-甲基三氟乙酰胺(MTBSTFA,含1%叔丁基二甲基氯硅烷)硅烷化试剂高温衍生极性杂环胺,衍生产物可以直接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上分析。使用该装置,既可以在比试剂沸点高的温度下实现衍生反应,也可以实现多个微量样品的同时衍生。着重考察了衍生化过程中反应瓶的顶空体积、试剂蒸发面积、温度、时间等实验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 ℃衍生时,与普通衍生装置相比,使用耐压衍生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小挥发损失,显著增大衍生产量;在150 ℃衍生时,由于试剂挥发损失严重导致普通衍生装置无法使用,而采用耐压衍生装置却可以实现定量衍生,但通过加温加压方式来加快衍生反应速率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专论与综述
    分子印迹聚合物颗粒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
    岳春月1, 丁国生2, 唐安娜1*
    2013, 31 (1):  10-14.  DOI: 10.3724/SP.J.1123.2012.08007
    摘要 ( 1578 )   [Full Text(HTML)] () PDF(889KB) ( 234 )  
    依据分子印迹技术(MIT)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颗粒对模板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具有特异性识别和选择性吸附作用,同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快速的传质动力学特性,因而被广泛用作液相色谱固定相和固相萃取材料。将MIP颗粒作为固定相应用于毛细管电色谱(CEC),结合了CEC的快速、高效和MIP的高亲和性、高选择性的特点,成为分析科学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的分离技术之一。MIP颗粒在CEC领域有几种不同的应用形式: 作为填充材料填充到毛细管柱中;作为嵌入材料嵌入到毛细管柱内部不同基质的骨架中;作为准固定相添加到CEC运行缓冲溶液中。本文综述了近几年MIP颗粒在CEC领域应用的发展,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研究论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地表水中18种药物与个人护理品的残留量
    朱赛嫦1, 王静2, 邵卫伟2, 陈红1*
    2013, 31 (1):  15-21.  DOI: 10.3724/SP.J.1123.2012.09015
    摘要 ( 1662 )   [Full Text(HTML)] () PDF(978KB) ( 365 )  
    采用固相萃取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建立了同时检测地表水中包括抗生素、β-阻滞剂、驱蚊剂、抗癫痫药、中枢神经兴奋剂、血脂调节剂、非甾体抗炎药、杀菌消毒剂在内的18种药物与个人护理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采用中性条件萃取水样,控制上样流速为2 mL/min,用甲醇-乙腈(1:1, v/v)溶液洗脱。纯水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53.9%~112%,相对标准偏差为2.6%~15.3%(n=6);以地表水样加标100 ng/L为样品,目标分析物平均回收率为45.1%~156.6%,相对标准偏差为2.4%~15.7%(n=6)。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同时精确检测地表水样中的18种分析物,方法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靠。用该方法分析杭州余杭塘河水,结果检出9种分析物,其中咖啡因平均质量浓度达550.7 ng/L。结果表明该方法可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芽苗类蔬菜及其来源豆类中4种非法添加物的残留量
    柳菡*, 吴斌, 殷耀, 许蔚, 桂茜雯, 余可垚, 龚玉霞, 赵增运, 林宏, 沈伟健, 沈崇钰, 张睿
    2013, 31 (1):  22-26.  DOI: 10.3724/SP.J.1123.2012.07039
    摘要 ( 1330 )   [Full Text(HTML)] () PDF(806KB) ( 343 )  
    建立了芽苗类蔬菜及其来源豆类中对氯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残留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经含0.1%冰醋酸的乙腈提取、浓缩后,以C18为分析色谱柱,甲醇和0.1%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质谱采用电喷雾方式电离,正、负离子分段扫描,测定上述4种非法添加物。选择确定对氯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恩诺沙星和诺氟沙星的母离子依次为m/z 189.9、226.1、359.9和320.1,定量子离子依次为m/z 127.0、91.2、315.9和276.2。4种药物在5~2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 0.995)。选取了绿豆芽和绿豆作为代表性基质进行添加回收试验,4种药物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1 μg/kg和5 μg/kg;在5.0、10.0、20.0 μg/kg 3个添加水平下,4种药物的回收率为70%~9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4%。方法准确、灵敏、简便,适用于芽苗类蔬菜及其来源豆类中4种非法添加物残留的同时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食品中的抗倒胺残留量
    许美玲1, 崔淑华2*, 刘同英1, 钱家亮1, 张立东1, 段浩1, 刘冰1
    2013, 31 (1):  27-32.  DOI: 10.3724/SP.J.1123.2012.08009
    摘要 ( 1311 )   [Full Text(HTML)] () PDF(885KB) ( 248 )  
    建立了水果、蔬菜、茶叶、蜂蜜、粮谷和动物源性食品中抗倒胺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混合使用乙二胺-N-丙基硅烷和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基质分散净化后,用HPLC-MS/MS检测和确证,外标法定量。质谱分析采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该方法通过建立基质标准曲线消除基质效应,抗倒胺在1~100 μg/k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998~0.999之间;样品中添加5、10、50 μg/kg的标准品,其添加回收率在85.2%~112.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5%;检出限(LOD)在0.08~1.64 μg/kg之间,定量限(LOQ)在0.30~5.48 μg/kg之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效果好,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复性。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果实中的乙酰辅酶A
    杨艳, 吴广枫*
    2013, 31 (1):  33-37.  DOI: 10.3724/SP.J.1123.2012.09004
    摘要 ( 1530 )   [Full Text(HTML)] () PDF(1084KB) ( 405 )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法(HPLC-MS/MS)测定葡萄果实中重要中间代谢产物乙酰辅酶A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纯水提取后离心,经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以5 mmol/L甲酸铵和乙腈(20:80,v/v)为流动相等度洗脱,经C18柱分离后,在电喷雾正离子化(ESI+)模式下,通过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定性,以n-丙酰辅酶A为内标进行定量。该方法在1~20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检出限(以信噪比(S/N)为3计)为0.1 μg/L,定量限(以S/N=10计)为0.5 μg/L;添加水平分别为50、500、1000 μg/L的3个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2.87%~89.67%,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明显减少乙酰辅酶A在实验过程中的损失,适用于葡萄果实中乙酰辅酶A的检测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水基食品模拟物中28种受限芳香族伯胺的迁移量
    肖晓峰, 王建玲*, 杨娟娟, 刘艇飞, 陈彤, 何军, 邓弘毅, 高启燕
    2013, 31 (1):  38-45.  DOI: 10.3724/SP.J.1123.2012.10028
    摘要 ( 1948 )   [Full Text(HTML)] () PDF(1220KB) ( 261 )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方法用于快速测定水基食品模拟物(10%乙醇、30 g/L乙酸和20%乙醇)中28种芳香族伯胺的迁移量。用水基食品模拟物浸泡待测样品中一定时间(在100 ℃条件下)后,冷却至室温并混匀,所得浸泡液经亲水性聚四氟乙烯针头式过滤器过滤后,直接进行HPLC-MS/MS测定。采用Agilent Zorbax SB-Phenyl柱,以水和0.1%甲酸-25%乙腈-甲醇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质谱具电喷雾离子源,在正离子和分段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结果表明,方法定量限为0.002~10 μg/L,在5~100 μg/L或10~1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5);在10、20、40 μg/L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6.6%~114%,相对标准偏差为1.53%~8.97%。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快速,色谱分离效果和线性关系好,检出限较低、回收率和准确度高,且完全满足欧盟(EU)No 10/2011法规中对芳香族伯胺特定迁移量的限量要求。该方法已成功应用于30批次出口欧盟的食品接触材料相关制品中芳香族伯胺特定迁移量的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塑料食品接触材料中25种芳香族伯胺的迁移量
    李英1*, 李成发1, 肖道清2, 梁烽1, 陈枝楠1, 陈旭辉1, 孙小颖1, 李泳涛1
    2013, 31 (1):  46-52.  DOI: 10.3724/SP.J.1123.2012.08055
    摘要 ( 2342 )   [Full Text(HTML)] () PDF(2520KB) ( 533 )  
    采用固相萃取前处理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食品接触材料中25种芳香族伯胺的迁移量进行了同时测定。样品中25种目标物分别用蒸馏水和30 g/L醋酸浸出后,用氨水调节浸泡液至pH 8~10,经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再用体积比为1:1的叔丁基甲醚和乙醇混合液洗脱定容后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不同芳香族伯胺的检出限略有差异,在0.4~2.0 μg/kg的范围内。加标水平在10 μg/kg时,除2,4-二氨基苯甲醚在酸性模拟物中的回收率较低外,其他芳香族伯胺的回收率均在51.6%~118.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7)为0.5%~9.8%。同时探讨了不同实验条件如叔丁基甲醚和乙醇的体积比、pH值等条件对25种芳香族伯胺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稳定,完全满足欧盟指令No 10/2011对食品接触塑料材料及制品中芳香族伯胺特定迁移量的限量要求,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中芳香族伯胺的实际检验。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分析新型细菌多糖中的单糖和糖醛酸
    王凤芹, 杨航仙, 汪以真*
    2013, 31 (1):  53-58.  DOI: 10.3724/SP.J.1123.2012.08013
    摘要 ( 1898 )   [Full Text(HTML)] () PDF(1512KB) ( 362 )  
    对纯化的新型细菌多糖进行酸水解,用乙硫醇-三氟乙酸和醋酐-吡啶体系先后对酸水解物进行衍生,与之前报道不同的是糖醛酸得到有效衍生化。以木糖为内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定量分析该多糖酸水解物中单糖和糖醛酸衍生物发现,该多糖的糖链由岩藻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组成,其相对物质的量比为1.50:1.0:0.79:2.06;中性糖比例与糖醇乙酸酯化分析岩藻糖、葡萄糖和半乳糖的相对物质的量比(1.76:1.0:1.98)接近;糖醛酸咔唑法与该方法分析葡萄糖醛酸的含量分别为16.19%和14.85%。以上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衍生化方法及GC-MS同时定量分析多糖酸水解物中单糖和糖醛酸的方法可行。此外还对葡萄糖醛酸的质谱裂解机理进行了阐述。
    毛细管区带电泳分析五步蛇毒蛋白C激活剂和蛋白C的相互作用
    孙瑶1,2, 包鹏举3, 张根葆1,2*
    2013, 31 (1):  59-63.  DOI: 10.3724/SP.J.1123.2012.07041
    摘要 ( 1131 )   [Full Text(HTML)] () PDF(970KB) ( 191 )  
    建立了毛细管区带电泳分析五步蛇毒蛋白C激活剂(protein C activator, PCA)与血浆蛋白C(protein C, PC)的相互作用。以未涂层毛细管(60.2 cm(有效长度50 cm)×75 μm)为分离柱,50 mmol/L Tris-HCl(pH 7.4)为运行缓冲液,于198 nm波长下检测。对影响五步蛇毒PCA分离的因素(如缓冲液、离子浓度)及在37.5 ℃下孵育不同时间的五步蛇毒PCA与PC的相互作用进行考察。方法的检出限(以信噪比为3计)为3 mg/L,线性范围为10~300 mg/L。五步蛇毒PCA迁移时间和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6%和3.8%(n=6)。等体积的五步蛇毒PCA(200 mg/L)与PC(60 mg/L)孵育5 min,其结合率达到最大,且谱图中未见有PC水解的肽链。该五步蛇毒PCA可改变PC空间构象直接激活PC。该方法简单,灵敏度和分辨率高,分析结果为今后快速检测五步蛇毒PCA及其活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化学消毒剂及日化产品中邻苯二甲醛、对氯间二甲基苯酚及三氯生
    解娜1,2, 丁晓静2,3*, 宋宝花1,2, 李佳2,3, 王志1*
    2013, 31 (1):  64-70.  DOI: 10.3724/SP.J.1123.2012.08046
    摘要 ( 1375 )   [Full Text(HTML)] () PDF(912KB) ( 196 )  
    建立了邻苯二甲醛(OPA)、对氯间二甲基苯酚(PCMX)和三氯生3种杀菌剂同时分离测定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新方法。详细研究了影响上述3种杀菌剂同时分离与准确定量的因素: 如分离缓冲溶液的浓度及pH,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样品缓冲溶液等。以40.2 cm (有效长度: 30 cm)×50 μm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为分离柱,20 mmol/L硼砂-80 mmol/L SDS(无需调pH)为分离缓冲溶液,2 mmol/L硼砂-8 mmol/L SDS (含体积分数为10%甲醇)为样品缓冲溶液,检测波长为214 nm。3种杀菌剂的校正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 3.8%范围内,迁移时间的RSD均小于0.9%, OPA、PCMX和三氯生的检出限(LOD,信噪比为3)分别为4.0、0.4、0.4 mg/L,定量限(LOQ,信噪比为10)分别为12、1.2、1.2 mg/L,校正峰面积与相应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2~2 000 mg/L、1.2~200 mg/L和1.2~20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0.9993和0.9995。该法前处理简单,可快速、准确地同时测定3种组分,非常适合常规实验室分析。
    技术与应用
    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筛查蔬菜中176种农药的残留量
    郑姝宁1, 李凌云1, 林桓1, 赵文1, 张延国1, 姚周麟2, 刘肃1*
    2013, 31 (1):  71-78.  DOI: 10.3724/SP.J.1123.2012.07033
    摘要 ( 1477 )   [Full Text(HTML)] () PDF(924KB) ( 428 )  
    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FLC-MS/MS)技术建立了蔬菜中176种农药残留快速筛查的分析方法。蔬菜样品采用乙腈提取,盐析后无需净化。采用多反应监测-信息关联采集-增强子离子扫描(MRM-IDA-EPI)的复合扫描模式,利用基于EPI谱图和色谱峰峰面积的谱库检索技术,完成了蔬菜中176种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所有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除了丁硫克百威和灭蝇胺在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46.8%和53.1%,其余174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72.4%~126.4%,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1.0%~18.7%,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范围分别为0.005~2.0 μg/kg和0.1~10 μg/kg。该方法具有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优点,适合于蔬菜样品中农药多残留的快速筛查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中药千层塔提取物中的石杉碱甲
    张敬彩1, 魏杰2, 钟虹敏1, 郭志谋2*, 张华1*
    2013, 31 (1):  79-82.  DOI: 10.3724/SP.J.1123.2012.08038
    摘要 ( 1952 )   [Full Text(HTML)] () PDF(822KB) ( 270 )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定量测定中药千层塔提取物中石杉碱甲含量的分析方法。千层塔提取物经甲醇/水/甲酸(10/90/0.2, v/v/v)提取并定容后,过滤膜后直接分析。色谱分离选用XCharge C18色谱柱(150 mm×4.6 mm, 5 μm),以水(含0.1%三氟乙酸)和乙腈(含0.09%三氟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2 mL/min,于310 nm波长下检测,可在10 min内完成石杉碱甲的快速分离分析。结果表明,石杉碱甲在2.12~106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2.3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6%;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小于2%,满足定量要求。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千层塔提取物质量评价的依据。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塑料制品中荧光增白剂
    焦艳娜1,2, 丁利1, 朱绍华1, 傅善良1, 龚强1, 李晖2, 王利兵1*
    2013, 31 (1):  83-87.  DOI: 10.3724/SP.J.1123.2012.08050
    摘要 ( 1636 )   [Full Text(HTML)] () PDF(1056KB) ( 611 )  
    建立了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塑料制品(食品包装袋)中荧光增白剂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样品用20 mL三氯甲烷作提取剂,超声提取30 min,提取温度为40 ℃,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 5 μm)为分析柱,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荧光激发波长为350 nm,发射波长为430 nm。结果显示,4种荧光增白剂4,4′-双[2-(邻氰苯基)乙烯基]苯(1,4-bis(4-cyanostyryl)benzene, C.I. 199)、1,4-双(2-苯并恶唑)萘(1,4-bis (2-benzoxazolyl)naphthalene, C.I. 367)、4,4′-双(2-甲氧苯乙烯基)联苯(4,4′-bis(2-methoxystyryl)biphenyl, C.I. 378)和2,5-双(5-叔丁基-2-苯并恶唑基)噻吩(2,5-thiophenediylbis (5-tert-butyl-1,3-benzoxazole), C.I. 184)可以较好地分离;检出限(S/N=3)分别为0.3、0.1、0.05、0.14 mg/L,定量限(S/N=10)分别为1.0、0.4、0.2、0.5 mg/L,回收率范围为78.9%~101.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线性关系良好。该法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能够满足进出口食品包装材料塑料制品中荧光增白剂的日常检测。
    阀切换-离子色谱法测定分析纯硫酸钠中痕量氯离子
    张婷婷1*, 王娜妮2, 叶明立1, 胡忠阳1, 潘广文1
    2013, 31 (1):  88-91.  DOI: 10.3724/SP.J.1123.2012.08001
    摘要 ( 1465 )   [Full Text(HTML)] () PDF(1053KB) ( 308 )  
    建立了阀切换-离子色谱法测定分析纯硫酸钠固体中痕量氯离子含量的方法。ICS-2100离子色谱系统,配置十通阀,用IonPac AS18色谱柱将硫酸钠固体样品中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预分离后,以IonPac TAC-ULP1为富集柱,将氯离子富集后在相同的IonPac AS18色谱柱上进行定量分析。同时以淋洗液发生器产生的不同浓度的KOH作为淋洗液,以抑制型电导检测器测定氯离子的含量。结果表明,阀切换-离子色谱法测定分析纯硫酸钠固体中的痕量氯离子,检出限为10 μg/L,线性相关系数(r2)大于0.999,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0%~103.0%,具有分离度和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等特点。该方法能够准确测定硫酸钠固体中痕量氯离子的含量,适用于高纯化学试剂中痕量氯离子的分离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