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色谱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018, Vol. 36, No. 9
    Online: 2018-09-08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36卷第9期目次
    2018, 36 (9):  0-0. 
    摘要 ( 301 )   PDF(5052KB) ( 42 )  
    专论与综述
    色谱固定相的超支化和聚酰胺-胺树状大分子接枝修饰方法研究进展
    郭丹丹, 朱越锋, 朱岩
    2018, 36 (9):  835-841.  DOI: 10.3724/SP.J.1123.2018.04010
    摘要 ( 426 )   [Full Text(HTML)] () PDF(1660KB) ( 113 )  

    随着色谱固定相制备技术深入发展,固定相填料的修饰方法日渐成熟,主要包括固定相表面直接化学反应、表面附聚、共价接枝和超支化修饰。其中,以缩聚反应为主的超支化修饰方法自提出以来备受研究者的青睐,已经被应用于多种阴离子交换色谱固定相填料的制备。近些年来,和超支化聚合物具有相似结构的树状大分子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完美的树状结构和大量活性官能团,也逐渐被应用于各种色谱固定相填料的修饰,并有望进一步完善固定相填料的结构和分离性能。该文主要总结了超支化修饰方法和以聚酰胺-胺为主的树状大分子接枝修饰方法在色谱固定相填料制备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色谱分析中的串联技术
    刘育坚, 杜甫佑, 刘智敏, 司小喜, 许志刚
    2018, 36 (9):  842-849.  DOI: 10.3724/SP.J.1123.2018.04015
    摘要 ( 525 )   [Full Text(HTML)] () PDF(1609KB) ( 120 )  

    样品中物质信息的获取离不开分离和检测,对于复杂样品的分析,简单的一维色谱方法常常难以完成所有组分的分离和鉴定。为此,多种色谱串联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色谱串联技术包括柱串联技术、检测器串联技术、多维色谱等。该文详细介绍了以上3种串联技术(不包括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自2010年以来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这些技术在获取样品中更加全面和精准的信息方面的典型应用。最后对色谱串联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研究论文
    碱性药物在硫醚嵌入苯磺酸硅胶固定相上的色谱行为
    王晓欢, 陈磊
    2018, 36 (9):  850-857.  DOI: 10.3724/SP.J.1123.2018.04005
    摘要 ( 340 )   [Full Text(HTML)] () PDF(1083KB) ( 125 )  

    混合模式色谱(MMC)在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相比于单一模式色谱,MMC受到多种作用控制,保留机理更为复杂。利用巯基-烯点击化学方法分别制备了单配体和双配体两种硫醚嵌入苯磺酸硅胶固定相,通过改变pH、离子强度和有机溶剂强度等流动相条件,以4种碱性药物为模型,对其保留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两种固定相都具有反相和离子交换的混合保留机理。通过改变流动相中盐浓度、考察溶质保留因子与盐浓度倒数的关系,证明了反相、单纯离子交换和反相协同离子交换三种作用形式的保留模型更为合理。定量研究表明,在两个固定相上,由单纯离子交换和反相协同离子交换构成的总离子交换作用占主导,各作用占比与溶质、流动相组成、固定相配体的类型及其比例等密切相关,并且协同作用对溶质的保留和分离选择性影响很大。混合模式色谱保留机理的研究对于新型固定相设计和复杂体系的分离优化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二十碳五烯酸乙酯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
    董青, 李敏, 杨亦文, 鲍宗必, 杨启炜, 张治国, 任其龙
    2018, 36 (9):  858-865.  DOI: 10.3724/SP.J.1123.2018.04018
    摘要 ( 489 )   [Full Text(HTML)] () PDF(3105KB) ( 167 )  

    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两种非常重要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广泛用于膳食补充剂和药品,同时它们的生理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分离制备它们的高纯度单体十分必要。首先以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PS/DVB)聚合物为固定相,在液相色谱上分离二十碳五烯酸乙酯(EPA-EE)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DHA-EE),考察了流动相、填料粒径、温度对分离的影响。然后采用粒径20 μ m、孔径10 nm的PS/DVB填料装填了8根150 mm×10 mm的半制备色谱柱,测定了半制备柱装填的均一性。最后尝试在模拟移动床(SMB)色谱上分离EPA-EE和DHA-EE的混合物,探究了Ⅱ区和Ⅲ区的流量、进料流量、进料浓度对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SMB制备的EPA-EE和DHA-EE的相对纯度分别为91.6%和93.6%,回收率分别为97.0%和91.6%,固定相生产率为5.97 g/(L\5h),溶剂消耗为1.52 L/g。SMB制备EPA-EE和DHA-EE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地表水中联苯胺、苦味酸、甲萘威、阿特拉津和溴氰菊酯
    张明, 唐访良, 徐建芬, 张伟, 程新良, 王立群
    2018, 36 (9):  866-872.  DOI: 10.3724/SP.J.1123.2018.04025
    摘要 ( 504 )   [Full Text(HTML)] () PDF(1428KB) ( 105 )  

    建立了一种经简单过滤即可直接进样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可快速测定地表水中联苯胺、苦味酸、甲萘威、阿特拉津和溴氰菊酯5种有机物的残留。样品经0.2 μ m针式滤头过滤除去颗粒性杂质后,进行UPLC-MS/MS分析,采用UPLC HSS T3色谱柱,2 mmol/L乙酸铵甲醇溶液和2 mmol/L乙酸铵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电离,正、负离子切换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5种目标化合物分别在0.10~10.0 μ g/L或1.00~100 μ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6~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1~0.22 μ g/L;高、中、低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81.4%~113%,相对标准偏差为0.84%~14.0%。利用该方法对杭州市部分河流和水库的地表水样品进行分析,其中阿特拉津和溴氰菊酯在部分水样中有阳性检出。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准确,适用于地表水样品中联苯胺、苦味酸、甲萘威、阿特拉津和溴氰菊酯的快速测定。

    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叶中草甘膦、草铵膦及主要代谢物氨甲基膦酸残留
    叶美君, 陆小磊, 刘相真, 张海华, 杜颖颖, 潘胜东
    2018, 36 (9):  873-879.  DOI: 10.3724/SP.J.1123.2018.04026
    摘要 ( 648 )   [Full Text(HTML)] () PDF(1710KB) ( 210 )  

    采用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茶叶中草甘膦、草铵膦及其主要代谢物氨甲基膦酸残留。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系统研究了提取与净化等前处理条件对茶叶中草甘膦、草铵膦和代谢物氨甲基膦酸检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前处理方案为茶叶样品经纯水旋涡提取,阳离子交换柱净化,0.5%(v/v)甲酸水溶液洗脱和9-芴甲基氯甲酸酯衍生,C18色谱柱分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分析(电喷雾正离子)。结果表明:在1~100 μ g/L范围内,草甘膦、草铵膦和氨甲基膦酸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1,该方法检出限为0.0160~0.0300 mg/kg,定量限为0.0530~0.100 mg/kg。在0.0500、0.400和1.20 mg/kg 3个添加水平下,草甘膦、草铵膦和氨甲基膦酸的平均回收率为78.3%~108%,相对标准偏差为5.46%~9.63%。利用该方法检测837份茶叶中草甘膦、草铵膦和氨甲基磷酸残留,检出率分别为3.46%、0.24%和4.42%,超标率为0.24%。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准确,能够满足大批量茶叶中草甘膦、草铵膦和氨甲基膦酸残留的检测需要。

    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常见动物源性食品中42种兽药残留
    覃玲, 董亚蕾, 王钢力, 曹进, 丁宏
    2018, 36 (9):  880-888.  DOI: 10.3724/SP.J.1123.2018.04024
    摘要 ( 492 )   [Full Text(HTML)] () PDF(878KB) ( 171 )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选择4种代表性动物源性食品作为基质,建立了13类42种兽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水分散后,以5%(v/v)甲酸乙腈提取,提取液经盐析后取乙腈层,用分散固相萃取净化包净化。目标物用C18色谱柱(100 mm×2.1 mm,2 μ m)分离,以甲醇和0.1%(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利用电喷雾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42种兽药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大多数化合物在4种样品基质中的3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65.8%~135.5%,相对标准偏差为0.5%~14.2%(n=6);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D,S/N=10)分别为0.01~1.68 μ g/kg和0.01~5.62 μ g/kg。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42种兽药残留的定量、定性分析。

    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联用同时快速测定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的12种抗过敏化学药物
    杨直, 彭彦, 金朦娜, 林丽琴
    2018, 36 (9):  889-894.  DOI: 10.3724/SP.J.1123.2018.04006
    摘要 ( 515 )   [Full Text(HTML)] () PDF(837KB) ( 131 )  

    建立了固相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质谱联用(SPE-SFC-MS/MS)快速检测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12种抗过敏化学药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Oasis MCX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Waters Trefoil CEL1色谱柱(150 mm×3.0 mm,2.5 μ m),以CO2为流动相A,甲醇-氨水(100:0.1,v/v)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2 mL/min,柱温和背压分别为45℃和12.4×106 Pa。12种抗过敏化学药物以电喷雾离子源在正离子或负离子模式下用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监测,整个分析过程在10 min内完成。结果表明,12种化学药物在5~250 μ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 0.998,检出限(LOD)为0.141~0.262 μ g/L,定量限(LOQ)为0.703~1.308 μ g/L。3种加标水平(10、20和100 μ g/L)下,12种化学药物的平均回收率为76.1%~11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8.3%。该法简便,灵敏性高,实用性强,可用于抗过敏类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抗过敏化学药物的检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人尿中9种邻苯二甲酸酯代谢物
    张续, 邱天, 付慧, 杨艳伟, 赵峰, 林少彬, 胡小键
    2018, 36 (9):  895-903.  DOI: 10.3724/SP.J.1123.2018.04002
    摘要 ( 553 )   [Full Text(HTML)] () PDF(881KB) ( 134 )  

    建立了人尿中9种邻苯二甲酸酯(PAE)代谢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MS/MS)测定方法。2 mL尿液样本酶解2 h后,经强阴离子固相萃取净化处理;选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Phenyl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 m),以0.1%(体积分数)乙酸乙腈和0.1%(体积分数)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负离子电喷雾多反应监测模式(MRM)下测定9种PAE代谢物含量。8种PAE代谢物在0.39~200 μ g/L范围内、1种PAE代谢物在1.17~600 μ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为0.06~0.85 μ g/L,定量限为0.20~2.80 μ g/L。3个加标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84.1%~122%,精密度为4.5%~14.3%;日内精密度不高于9.3%,日间精密度不高于10.1%;基质效应和稳定性符合分析要求。应用该方法测定50份人尿液样本,邻苯二甲酸单环已酯(MCHP)和邻苯二甲酸单苄酯(MBZP)的检出率分别为0和44.0%,其余7种PAE代谢物的检出率为100%。该方法操作简单、定量准确、稳定性好,适用于人尿中9种PAE代谢物的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化妆品中12种直接染料
    潘城, 吴凌, 谢勇, 许文琪, 白洋, 黄永辉, 胡朝阳
    2018, 36 (9):  904-910.  DOI: 10.3724/SP.J.1123.2018.04014
    摘要 ( 486 )   [Full Text(HTML)] () PDF(3705KB) ( 110 )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检测化妆品中12种直接染料的方法。采用XB-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0.02 mol/L乙酸铵水溶液(pH 9.0)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12种直接染料在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 0.9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17~1.7 μ g/g,回收率为85.6%~113.4%,相对标准偏差为1.0%~7.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0.4%~6.5%和0.2%~7.5%。该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定量准确可靠,适用于化妆品中直接染料的日常检测。

    基于微机电系统的高深宽比气相微色谱柱
    罗凡, 冯飞, 赵斌, 田博文, 杨雪蕾, 周海梅, 李昕欣
    2018, 36 (9):  911-916.  DOI: 10.3724/SP.J.1123.2018.03037
    摘要 ( 391 )   [Full Text(HTML)] () PDF(2249KB) ( 114 )  

    色谱柱的微型化是实现气相色谱仪微小型化必须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该文基于微机电系统技术设计制作了一种具有高深宽比微沟道的气相微色谱柱。通过COMSOL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得出气相微色谱柱具有均匀的流速场分布。测试结果表明,该气相微色谱柱成功分离了烷烃类气体混合物及苯系物,其理论塔板数可达14028 plates/m,C7~C8的分离度最高,为10.82。这种气相微色谱柱由于具有体积小、能耗低、分离性能好等优点,可望在微小型气相色谱仪上获得应用。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中50种农药残留
    孟志娟, 黄云霞, 赵丽敏, 孙文毅, 范素芳, 李强, 潘灿平
    2018, 36 (9):  917-924.  DOI: 10.3724/SP.J.1123.2018.04011
    摘要 ( 657 )   [Full Text(HTML)] () PDF(4542KB) ( 115 )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果中50种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考察了无缓冲盐体系、乙酸盐缓冲体系和柠檬酸盐缓冲体系提取水果中50种农药的有效性,并对比了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吸附剂净化和SinChERS-Nano柱净化两种净化方法。结果表明,存在缓冲盐体系的QuEChERS方法提取效果更好且两种缓冲盐体系无明显差别,最后选择乙酸盐缓冲体系;通过比较净化效果和总离子流色谱图,发现SinChERS-Nano柱净化的效果更好。对50种农药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发现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氧化乐果、三氯杀螨醇、百菌清这5种农药回收率为71.2~129.2%,其他45种农药的回收率为79.1~122.3%。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3~3.0 μ g/kg;定量限(LOQ)为1.0~10.0 μ g/kg。该方法适用于柑橘、葡萄等水果中50种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分析。

    在线热辅助甲基化-气相色谱法分析棉籽仁中的脂肪酸组成
    邱若风, 黄忠平, 王丽丽
    2018, 36 (9):  925-930.  DOI: 10.3724/SP.J.1123.2018.04012
    摘要 ( 349 )   [Full Text(HTML)] () PDF(946KB) ( 251 )  

    建立了分析棉籽仁中脂肪酸组成的在线热辅助甲基化-气相色谱法。将0.3 mg棉籽仁样品与2 μ L三甲基氢氧化硫(0.2 mol/L)加入裂解器,在350℃下进行甲基化反应,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分析,共检测到8种脂肪酸甲酯成分,分别为亚油酸(C18:2)、油酸(C18:1)、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肉豆蔻酸(C14:0)、棕榈油酸(C16:1)、花生酸(C20:0)和二十二酸(C22:0),不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为66.30%~72.54%,其中亚油酸的相对含量为43.20%~53.61%,相对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n=5)。通过分析5组棉籽仁样品与3种食用油中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棉籽仁中的脂肪酸组成差异不明显,且棉籽仁中的脂肪酸组成与玉米油最为接近,相似度为0.960~0.992。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适合分析棉籽仁中的脂肪酸组成。

    基于均匀和正交试验设计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同时测定消毒剂和抗抑菌产品中3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
    王萍, 李梦琦, 赵丽媛, 杨屹, 丁晓静
    2018, 36 (9):  931-937.  DOI: 10.3724/SP.J.1123.2018.04003
    摘要 ( 369 )   [Full Text(HTML)] () PDF(830KB) ( 109 )  

    为防止消毒剂与抗抑菌产品中违规添加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建立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同时分离测定消毒剂与抗抑菌产品中3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的新方法。通过3因素7水平均匀试验设计和4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磷酸二氢钠(NaH2PO4)及硼砂(Na2B4O7)在分离缓冲液中的浓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了3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在短时间内的有效分离。以30.2 cm×50 μ m(有效长度为20 cm)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为分离柱,以25 mmol/L NaH2PO4+10 mmol/L Na2B4O7(pH 7.41)+140 mmol/L(SDS)为分离缓冲溶液,分离电压为10 kV;进样压力为0.003 Pa,进样时间为4 s;检测波长为250 nm。3种抗病毒药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不小于0.9995。3种抗病毒药物的检出限均为2.0 mg/kg,定量限均为7.0 mg/kg。低、中、高浓度加标回收率为85.4%~104.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8.0%。该方法简便,快速,适于检测消毒剂与抗抑菌产品中更昔洛韦、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

    技术与应用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8种花草茶中77种农药残留
    蓝梦哲, 林绪, 刘雅琼, 王海鸣, 曹小彦
    2018, 36 (9):  938-945.  DOI: 10.3724/SP.J.1123.2018.04008
    摘要 ( 460 )   [Full Text(HTML)] () PDF(1649KB) ( 88 )  

    以QuEChERS作为样品前处理手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技术,建立了适用于8种花草茶中77种农药残留同时检测的方法。8种花草茶样品均采用1%(v/v)乙酸乙腈溶液和1 g乙酸铵提取,经4 g无水硫酸镁、0.50 g C18、0.50 g N-丙基乙二胺(PSA)和0.05 g石墨化炭黑(GCB)分散萃取净化,然后采用Venusil MP C18色谱柱分离,以0.1%(v/v)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电离(ESI)源、正负离子交替扫描模式下进行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定量。结果表明,77种农药在0.5~100.0 μ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5;77种农药的加标回收率为70.3%~110.0%,相对标准偏差为2.6%~9.8%,检出限为1.0~10.0 μ g/kg。该法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相关农药残留测定的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