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色谱
    Chines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2023, Vol. 41, No. 5 整期PDF下载
    Online: 2023-05-08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41卷第5期目次
    2023, 41 (5):  0-0. 
    摘要 ( 54 )   PDF(3186KB) ( 92 )  
    年度回顾
    2022年毛细管电泳技术年度回顾
    温亚伦, 邵宇辰, 赵新颖, 屈锋
    2023, 41 (5):  377-385.  DOI: 10.3724/SP.J.1123.2023.02003
    摘要 ( 275 )   HTML ( 24 )   PDF(830KB) ( 177 )  

    该文为2022年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技术年度回顾。归纳总结了以“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mass spectrometry”或“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或“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或“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为关键词在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主题检索(排除“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microchip”“microfluidic”“capillary monolithic column”)得到的2022年CE技术相关研究论文881篇。重点介绍了影响因子(IF)大于10.0的Lancet Global Health, ACS Central Science, Microbiome,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TrAC-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 Food Hydrocolloid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arbohydrate Polymers发表的16篇论文;IF在5.0~10.0内的代表性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 Analytica Chimica Acta, TalantaFood Chemistry的46篇论文;对IF小于5.0但CE技术报道较为集中的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Electrophoresis以及国内重要的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的代表性工作进行了概述。本文根据国际通用学术水平评价指标之一的影响因子选择期刊,结合期刊发表CE论文代表性工作进行介绍,便于读者快速了解CE技术在过去一年的重要研究进展。

    研究论文
    植物中27种典型药品及个人护理品多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芽苗菜中迁移规律的分析
    曾永福, 陈美芳, 邵雨, 闫永欢, 张海超, 王敬, 艾连峰, 康维钧
    2023, 41 (5):  386-396.  DOI: 10.3724/SP.J.1123.2022.09017
    摘要 ( 170 )   HTML ( 25 )   PDF(3839KB) ( 111 )  

    建立了一种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植物体内27种典型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残留的分析方法,经HLB萃取小柱对植物体内PPCPs富集净化,以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7 μm)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电喷雾电离质谱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分析。方法学考察表明,植物体中27种PPCPs的检出限为0.01~0.30 μg/kg;定量限为0.03~0.98 μg/kg;在各自的检测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平均回收率为80.8%~122.3%, 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1.0%~9.9%。使用本方法检测生长在不同含量PPCPs培养基中的芽苗菜,结果发现在低含量PPCPs培养基中生长的芽苗菜体内检出了10种PPCPs;在中含量PPCPs培养基中生长的芽苗菜体内检出13种PPCPs;在高含量PPCPs培养基中生长的芽苗菜体内检出19种PPCPs。结果表明在有PPCPs污染的水体中生长的植物或是用含有被PPCPs污染的水源灌溉的植物会吸收并积累PPCPs,且植物对PPCPs的吸收种类及吸收量与外界PPCPs的水平有着密切关系。通过对植物根、茎、叶中PPCPs含量的分析发现,除豪莫西布曲明(叶>茎>根)、格列苯脲(根>叶>茎)外,其余吸收的PPCPs在植物组织间的含量分布均为根>茎>叶,表明PPCPs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存在差异。通过计算PPCPs在植物体内的迁移因子(TF)发现,不同PPCPs在植物体内的迁移能力有着明显差异,豪莫西布曲明的TF=2.34,氯代西布曲明的TF=1.25,均>1,表明在植物体内发生迁移的药物中,豪莫西布曲明与氯代西布曲明在芽苗菜体内迁移能力最强,盐酸尼卡地平以及马来酸氯苯那敏迁移能力次之,金刚烷胺、N-单去甲基西布曲明、卡马西平以及氟甲喹等药物迁移能力最弱。PPCPs一旦被吸收后会转移到植物的茎或(和)叶中积累,并对植物其他器官造成污染而带来潜在危害;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重点关注豪莫西布曲明、氯代西布曲明等PPCPs在植物体内的迁移。

    基于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尿中16种抗生素和4种β-受体激动剂
    李振环, 胡小键, 陆一夫, 谢琳娜, 朱英
    2023, 41 (5):  397-408.  DOI: 10.3724/SP.J.1123.2022.08025
    摘要 ( 223 )   HTML ( 38 )   PDF(2008KB) ( 107 )  

    建立了基于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的人体尿液中大环内酯、四环素、喹诺酮、磺胺4类16种常见抗生素及特步他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克伦特罗4种β-受体激动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尿液样本于室温解冻后,取1 mL,然后加入内标、200 μL乙酸铵缓冲液和20 μL β-葡萄糖醛酸酶,于37 ℃条件下酶解过夜。采用全自动固相萃取设备对尿液中的目标物进行提取,考察了固相萃取板、淋洗液、洗脱液种类及体积,结果显示采用Oasis Prime HLB 96孔固相萃取板,以1.5 mL 10%(v/v)甲醇水溶液作为淋洗液、2 mL甲醇作为洗脱液时,20种目标物的回收率最为理想。于45 ℃氮吹浓缩,比较了不同氮吹条件(完全吹干、氮吹近干、氮吹至1 mL和洗脱液中加水作为保护剂)下目标物的回收率。结果表明,在洗脱液中加入水作为保护剂时,绝对回收率最为理想。研究优化了色谱分离条件,结果显示,以HSS T3(100 mm×3.0 mm, 1.8 μm)作为分析柱,0.1%(v/v)甲酸水溶液-0.1%甲酸(v/v)乙腈溶液作为流动相,以0.3 mL/min流速梯度洗脱时,分离效果最好。比较了不同比例甲醇水溶液及初始流动相作为进样溶剂时的出峰情况,发现在30%(v/v)甲醇水溶液里目标物的峰形和信噪比最为理想。该方法标准曲线拟合度良好(相关系数>0.997),方法检出限为0.02~0.12 ng/mL,定量限为0.06~0.41 ng/mL。在0.25、2.5和12.5 ng/mL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81.7%~120.0%(除四环素外),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n=6)分别为1.1%~11.0%和1.2%~13.0%。基质效应考察结果表明,采取同位素内标校正后所有目标物均为弱基质效应。为考察该方法的正确度,采用BCR-503(含沙丁胺醇和克伦特罗)及内部质控样进行实验,结果显示沙丁胺醇和克伦特罗的测定值均在参考范围内,20种目标物在两种浓度内部质控样的7次测定浓度平均值范围分别为0.44~0.59 ng/mL(0.5 ng/mL)和1.72~2.16 ng/mL(2.0 ng/mL)。该方法采用自动化样品前处理设备结合96孔固相萃取板,有效提高了检测效率,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回收率好、基质效应弱等优点,可满足人体尿液中16种抗生素和4种β-受体激动剂的同时测定需求。该研究为人体尿液中抗生素和β-受体激动剂的监测、暴露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估提供了方法支撑。

    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结合分散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环境水样中痕量全氟化合物
    宋新力, 王宁, 何飞燕, 程灿玲, 王飞, 王京龙, 张立华
    2023, 41 (5):  409-416.  DOI: 10.3724/SP.J.1123.2022.09016
    摘要 ( 167 )   HTML ( 30 )   PDF(3228KB) ( 204 )  

    以碳纳米管-二氧化硅棒复合材料为吸附剂,基于分散固相萃取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一种高灵敏、快速分析环境水样中痕量全氟化合物(PFCs)的方法。该研究选择全氟己烷磺酸、全氟庚酸、全氟辛酸、全氟辛烷磺酸、全氟壬酸和全氟癸酸6种全氟化合物为目标分析物。采用单因素优化法对影响萃取效果的重要因素进行了优化。获得的最佳条件为:吸附时间为30 min、吸附剂用量为10 mg、样品溶液pH为6、萃取过程添加NaCl浓度为1.7 mol/L、解吸溶剂为丙酮、解吸时间为4 min、解吸液的体积为4 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对水样品中全氟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以5 mmol/L乙酸铵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Kinetex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7 μm)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扫描模式和质谱多反应监测,实现了环境水样中6种全氟化合物的快速定性和定量分析。在优化条件下,6种全氟化合物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S/N=3)为0.10~0.26 ng/L。添加500 ng/L 6种PFCs进行重复性实验,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1%~7.48%,日间RSD为3.59%~9.63%。将方法应用于自来水、桶装饮用水和河水3种实际环境水样中全氟化合物的分析,在低、中、高3个水平下,6种全氟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72.1%~109.6%,结果满意。本方法成功地应用于实际环境水样中全氟化合物的检测,为快速、有效地检测环境水样中痕量全氟化合物提供了良好的选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灰尘中26种双酚类化合物
    孙佳林, 牛宇敏, 高群, 张晶, 邵兵
    2023, 41 (5):  417-425.  DOI: 10.3724/SP.J.1123.2022.08022
    摘要 ( 220 )   HTML ( 30 )   PDF(1339KB) ( 195 )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同时测定灰尘中26种双酚类化合物(BPs)的多残留分析方法。实验通过优化26种BPs的色谱-质谱参数,比较了不同色谱柱和流动相的分离效果,同时考察了提取溶剂、固相萃取(SPE)等前处理条件对目标化合物的提取效率和净化效果的影响,再结合同位素内标法进行定量,实现了对灰尘中26种BPs的定量分析。灰尘样品依次用3 mL乙腈和3 mL 50%甲醇水溶液进行超声萃取,合并两次提取液,用6 mL超纯水稀释后通过Oasis HLB(60 mg/3 mL)固相萃取小柱,0.5 mL 40%甲醇水溶液淋洗,2 mL甲醇洗脱。以甲醇-1 mmol/L氟化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3 mL/min,经CORTECS® UPLC® C18色谱柱(100 mm×2.1 mm, 1.6 μm)分离后,在电喷雾正、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检测26种BPs。26种目标物在各自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方法的检出限(LOD)为0.01~0.75 μg/kg,定量限(LOQ)为0.02~2.50 μg/kg。按LOQ、2倍LOQ和10倍LOQ 3个水平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83.7%~114.9%,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6%~9.79%(n=6),日间RSD为5.16%~19.5%(n=6)。对北京市生活区的11份灰尘样品进行检测,检出5种化合物。其中双酚A(BPA)、双酚S(BPS)、双酚F(BPF)、4-羟基-4'-异丙氧基二苯砜(BPSIP)和二苯砜(DPS)5种化合物的检出率为100.0%。该方法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对灰尘中26种BPs进行准确定性定量。

    增强型脂质去除净化剂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8种大麻素类化合物
    邵曼, 余晓琴, 黄丽娟, 姚欢, 李澍才
    2023, 41 (5):  426-433.  DOI: 10.3724/SP.J.1123.2022.08010
    摘要 ( 485 )   HTML ( 26 )   PDF(1356KB) ( 161 )  

    研究在优化前处理条件及色谱分离的基础上,建立了同时测定巧克力、软糖、糕点、饼干、饮料、白酒等6种典型食品基质中8种大麻素类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的测定方法。前处理方法中考察了不同的净化方式,采用增强型脂质去除净化剂(EMR-Lipid)解决了巧克力中复杂油脂及软糖中胶质难以去除的问题;同时净化溶液在氮吹前加入10%丙三醇甲醇溶液,解决了目前文献方法中直接氮吹对回收率影响很大的关键问题。样品以乙腈为提取溶剂,EMR-Lipid为净化剂进行净化,无水硫酸钠除水后,乙腈层加入10%丙三醇甲醇溶液100 μL,氮吹至近干;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Shield RP18色谱柱进行分离,电喷雾负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方法学研究表明,四氢大麻酚、次大麻二酚、四氢大麻素、大麻萜酚在2~2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大麻酚、大麻二酚、大麻二酚酸、四氢大麻酚酸A在0.4~4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5;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8~4 μg/kg和2~10 μg/kg。在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2.0%~114.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5%(n=6)。研究结果表明,采用EMR-Lipid净化剂净化食品基质时,净化效果明显,准确度较好。该方法灵敏、快速,准确度高,前处理简单,适用于食品基质中大麻素类化合物的准确定性定量检测。

    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畜肉中18种卡因类麻醉剂
    吴少明, 欧阳立群, 孟鹏, 何孟杭, 林钦, 陈言凯, 刘文菁, 苏晓明, 戴明
    2023, 41 (5):  434-442.  DOI: 10.3724/SP.J.1123.2022.08019
    摘要 ( 131 )   HTML ( 26 )   PDF(1442KB) ( 120 )  

    随着麻醉剂被用于动物养殖、运输等领域,建立畜肉中麻醉剂残留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畜肉中18种卡因类麻醉剂残留的分析方法,实验通过优化18种卡因类物质的质谱参数,比较了在不同流动相中的分离度及响应强度,同时考察了不同提取条件、净化条件对18种卡因类物质提取率和净化效果的影响,结合外标法定量,实现了对畜肉中18种卡因类物质的定量分析。样品以0.1%(v/v)甲酸乙腈提取,Oasis PRIME HLB小柱净化,净化液经二甲亚砜辅助氮吹至近干,残渣用1.00 mL乙腈-水(1∶9, v/v)复溶,以0.1%(v/v)甲酸水溶液(含0.02 mmol/L乙酸铵)-甲醇作为流动相,经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 1.8 μm)分离,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UPLC-MS/MS测定。在最优条件下进行方法学验证,18种化合物在1.00~5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LOD)为0.2~0.5 μg/kg,定量限为0.6~1.5 μg/kg;以猪肉、牛肉、羊肉为基质,进行3个不同水平的加标试验(n=6), 18种目标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3.4%~100.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8.5%。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优势,适用于畜肉中18种卡因类麻醉剂残留的快速测定,可为我国食品安全部门监控畜肉中卡因类麻醉剂残留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与应用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鼠肝脏中的39种脂肪酸
    吴瑛瑕, 牟燕, 刘佩珊, 张易天, 曾颖炫, 周枝凤
    2023, 41 (5):  443-449.  DOI: 10.3724/SP.J.1123.2022.09014
    摘要 ( 189 )   HTML ( 38 )   PDF(979KB) ( 113 )  

    肝脏是脂肪酸代谢的主要场所,研究肝脏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变化可以监测机体的健康状态。现有的检测方法存在样本消耗量大、检测出的脂肪酸种类少等缺点。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和衍生化条件,建立了仅用1.1 mg肝脏组织即可测定39种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方法。肝脏组织经研磨匀浆,以氯仿-甲醇(1∶2, v/v)提取总脂肪酸后,氮气吹干,加入含5%硫酸的甲醇溶液,100 ℃反应90 min使脂肪酸甲酯化,经SP-2560色谱柱分离后进质谱仪分析。结果表明,39种脂肪酸甲酯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大于0.9940。将各脂肪酸甲酯的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换算至肝脏中的含量,分别为2~272 ng/mg和7~906 ng/mg。以十三烷酸和二十三烷酸考察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及精密度,在3个水平下的回收率为82.4%~101.0%,日内相对标准偏差(n=5)为3.2%~12.0%,日间相对标准偏差(n=3)为5.4%~13.4%。动物暴露于经典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PFOS)后,体内脂肪酸的代谢可能会出现异常。将该方法应用于健康和经口暴露PFOS的雄性SD大鼠肝脏中脂肪酸含量的检测,从两组大鼠中均检出了26种脂肪酸,其中C15∶0、C18∶3n6和C18∶1n9t为其他方法未检出的脂肪酸,C18∶1n9t和C18∶1n9c为其他方法未能分离的顺反式同分异构体脂肪酸。该方法操作简便,试剂及样品用量少,灵敏度高,能检测出种类更多的脂肪酸,并能有效分离顺反式同分异构体脂肪酸C18∶1n9t、C18∶1n9c和C18∶2n6t、C18∶2n6c,适用于临床诊断和动物研究中肝脏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检测。

    乙醇含量对黄酒挥发性组分检测的影响
    胡健, 黄媛媛, 刘双平, 毛健
    2023, 41 (5):  450-455.  DOI: 10.3724/SP.J.1123.2022.07018
    摘要 ( 127 )   HTML ( 23 )   PDF(894KB) ( 66 )  

    黄酒是风味独特的发酵酒,酒中组分复杂,且不同种类黄酒中乙醇含量差异较大。通过顶空-气相色谱法(HS-GC)测量不同乙醇含量的黄酒中挥发性组分色谱峰面积的变化,分析了乙醇引起的基质效应对不同挥发性组分定量检测的影响。在乙醇含量为10%~19% vol(酒精度)的黄酒中,16种挥发性组分(仲丁醇、正丙醇、异丁醇、正丁醇、异戊醇、β-苯乙醇、乙醛、异戊醛、苯甲醛、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的峰面积与乙醇含量呈线性负相关。酒中乙醇含量的升高改变了其他大部分微量挥发性组分的气液平衡。乙缩醛的峰面积与乙醇含量呈线性正相关,两者在乙醇浓度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甲醇、糠醛和乙酸的峰面积受乙醇含量的影响较小。色谱峰面积受乙醇含量的影响系数为-12.4%~4.9%,不同挥发性组分的蒸汽压及气液平衡受到乙醇基质效应的影响程度不同。将不同黄酒样品调整至同一酒精度后,不同样品中挥发性组分在溶液中的含量与色谱峰总面积成正比,乙醇引起的基质效应对检测结果的干扰得到有效降低。研究人员在使用基于气液平衡等原理的前处理方法开展风味组分定量检测时,应将不同黄酒样品调整至相同的酒精度,才能有效控制乙醇含量差异引起的基质效应,实现准确的定量分析。